> 未分类 > “一旦得此贤半刺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一旦得此贤半刺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一旦得此贤半刺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一旦得此贤半刺”出自宋代文同的《送吕希彦司门通判河阳》。

“一旦得此贤半刺”全诗

《送吕希彦司门通判河阳》

宋代 文同

行父须生公相家,修洁不类在纨绮。

岂惟浩荡爱古学,实亦纵横晓时事。

孟州之民尔何幸,一旦得此贤半刺。

定知未几政清简,日日案头诗满纸。

河阳花开酒休{左言右尼},太行云飞楼好倚。

若因行县至盘谷,为访其间隐君子。

《送吕希彦司门通判河阳》文同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送吕希彦司门通判河阳》是一首宋代的诗词,作者是文同。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中文译文:

送吕希彦司门通判河阳,

行父须生公相家。

修洁不类在纨绮,

岂惟浩荡爱古学,

实亦纵横晓时事。

孟州之民尔何幸,

一旦得此贤半刺。

定知未几政清简,

日日案头诗满纸。

河阳花开酒休左言右尼,

太行云飞楼好倚。

若因行县至盘谷,

为访其间隐君子。

诗意:

这首诗是为了送别吕希彦,他是一位被任命为河阳司门通判的官员。诗人表达了对吕希彦的赞美和祝愿,并表达了对他清廉、有学识、通晓时事的欣赏之情。诗人认为孟州的人民非常幸运,因为他们有了这样一位贤明而有才华的官员。诗人预感吕希彦的政绩将会很快清明简正,并且他的案头将满是他写的诗。诗中还描绘了河阳的花开和太行山的云飘,表达了对吕希彦未来成功的祝愿。最后,诗人表达了他想要去探访吕希彦的愿望,以了解他在行县和盘谷之间的隐居生活。

赏析:

这首诗以送别吕希彦为主题,通过对他的赞美和祝愿,展示了诗人对贤明官员和清廉政治的向往。诗人对吕希彦的赞美主要集中在他的学识和对时事的了解上,认为他既有广博的古代学问,又通晓当代的政治动态。诗人认为河阳的花开和太行山的云飘都象征着美好的景象,暗示了吕希彦未来在政治和生活中的成功。最后,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,希望能够去拜访吕希彦,与他分享隐居生活的乐趣。

整首诗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吕希彦的赞美和祝福,并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来增强诗歌的意境。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文人对清廉政治和有才华的官员的崇敬之情,体现了当时社会对道德和才能的重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