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未分类 > “随手生霜花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随手生霜花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随手生霜花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随手生霜花”出自明代张元凯的《杂拟诗二首》。

“随手生霜花”全诗

《杂拟诗二首》

明代 张元凯

有客住吴国,赠我以莫邪。

提携未出匣,随手生霜花。

或恐是神物,吞吐虹光斜。

不惜黄金装,横在白鼻襜。

边烽昨夜至,飞符度流沙。

秋月照长城,胡骑纷如麻。

按剑左右盼,目已无浑邪。

丈夫为天下,安能复顾家。

《杂拟诗二首》张元凯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杂拟诗二首》是明代张元凯创作的诗词,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诗词的中文译文:

有客住吴国,赠我以莫邪。

提携未出匣,随手生霜花。

或恐是神物,吞吐虹光斜。

不惜黄金装,横在白鼻襜。

边烽昨夜至,飞符度流沙。

秋月照长城,胡骑纷如麻。

按剑左右盼,目已无浑邪。

丈夫为天下,安能复顾家。

诗意:

这首诗以描绘边疆战事为主题,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和丈夫使命的思考。诗中通过描绘赠送的莫邪宝剑和战争场景,表现了诗人忠诚于国家和责任感的情感。

赏析:

该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边疆战争的景象和诗人的心境。诗的开篇,诗人描绘了有客人住在吴国,并赠送给他一把莫邪宝剑。莫邪宝剑被提起但还未出匣,却产生了霜花,这种场景揭示了剑的神秘与不凡。

接着,诗人以诗情画意的方式描述了莫邪宝剑仿佛是一件神物,吞吐着斜斜的虹光。这种描绘形象生动而奇特,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。

诗的下半部分,诗人通过描绘边烽昨夜的到来和秋月照耀下的长城,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敌人的猖獗。胡骑纷纷如麻,象征着敌人的众多和狂热。

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思,他以目光注视着左右,希望寻找机会为国家效力,目光中已经没有了犹豫和迷惘。诗中以“丈夫为天下”来概括诗人的为人和态度,表达了诗人的忠诚和对丈夫使命的坚守。

整首诗凭借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,展示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安危的担忧,凸显了丈夫的责任与使命感,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