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未分类 > “徒步入京师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徒步入京师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徒步入京师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徒步入京师”出自宋代祖无择的《吏隐宜春郡诗十首》。

“徒步入京师”全诗

《吏隐宜春郡诗十首》

宋代 祖无择

吏隐宜春郡,闲思应举时,端居苦贫贱,徒步入京师。

误宠乘轩鹤,均忧入庙牺。

功名在何许,双鬓已垂丝。

《吏隐宜春郡诗十首》祖无择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吏隐宜春郡诗十首》是宋代祖无择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吏隐宜春郡,

闲思应举时。

端居苦贫贱,

徒步入京师。

误宠乘轩鹤,

均忧入庙牺。

功名在何许,

双鬓已垂丝。

译文:

宜春郡的官吏隐居,

闲暇时思考是否该举荐自己。

我清贫地居住在这里,

只得徒步进入京城。

因为被错误地宠幸而坐上鹤车,

却担心进入庙堂后会沦为牺牲品。

功名在何处?

我的双鬓已经开始有了丝丝白发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吏的隐居生活和内心的忧思。诗人选择了宜春郡作为吏隐之地,表现了他对清贫生活的选择和对官场风云的远离。闲暇之余,他思考着是否应该自我推荐,希望能够被举荐重用。他的生活清贫而艰辛,只得徒步走进京城,可见他的地位低微。

诗中提到了\"乘轩鹤\",暗示诗人曾经因为被错误的宠爱而乘坐鹤车,象征着一时的荣华富贵。然而,他深知这种宠爱是脆弱和虚幻的,随时可能变为庙堂的牺牲品。这种忧虑和焦虑使他对功名地位产生了怀疑和思考。

最后两句\"功名在何许,双鬓已垂丝\"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地位的追问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。他在思考功名的真正意义所在,而他的双鬓已经开始有了丝丝白发,暗示岁月的流逝和自己的年老。

整首诗以简洁而凄凉的语言,表达了诗人对官场风浪的回避和对功名地位的怀疑,同时展现了他清贫隐居的选择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。这种对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反思,使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情感共鸣。